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教师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教师的前世今生与初心使命及教师节的文化底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1 09:07:35    

你知道吗?教师节虽然是从近现代才开始确立并几经更改才最终确定下来,而且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教师节的日期也有很大的差别。但对于教师节的酝酿却已有两千三百多年了。虽然目前广为流传的关于教师节的雏形的说法是从汉朝的历代皇帝在孔子诞辰日率领文武官员到孔庙祭拜并宴请老师开始的,但实际上教师节的构思是在汉朝之前战国时期的孟子就开始了。本人带你了解教师的前世今生、初心使命与教师节的文化底蕴,展望教师节的未来。


孟子从教师的标准开始着手构思。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战国时期邹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孟子把“浩然之气”视为人能够做到大义凛然、在压力和诱惑之下都不动心的内在根据。孟子及其门人著有《孟子》一书。孟子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对后世中国文化的影响全面而巨大。孟子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是继儒家头号人物孔子之后的儒家二号人物。


孟子心目中的教师的标准并不是简单的教书育人、传授知识,而是在于塑造人的灵魂,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且他们身上值得学习的东西不仅仅适用于一时一世,而且可以适用于百代人之后。在孟子心目中,符合这样的标准的人物只有两位。那就是伯夷和柳下惠。孟子在《孟子·尽心下》中解释道:"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而况於亲炙之者乎?"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意思是说:"圣人是百代后人的老师,伯夷、柳下惠就是这样的人。因此听到伯夷的节操的,贪婪的人也会变得清廉,懦弱的人也会有自立的志向;听到柳下惠的节操的,鄙陋浅薄的人也会变得敦厚,气量狭小的人也会变得大度。他们在百代以前奋发,百代以后,听到他们的事情的人,没有不为之振作的。不是圣人能像这样有感召力吗?更何况曾经亲自接受过圣人熏陶的人呢?" 用后来唐代文学家韩愈在著名的《师说》中的话来说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虽然孟子是继儒家头号人物之后的儒家二号人物,虽然孟子从孔子哪里学习和继承了很多东西并将儒家学说继续发扬光大,但孔子却并不符合孟子心目中的教师的标准。虽然后世历代封建王朝都把孔子作为“至圣先师”的圣人宣传推广,但在孟子心目中孔子只是一个集大成者。用现在的话说,也就相当于一个高级编辑吧。把各家学说的精华整理编辑后融入儒家学派而让儒家学派的学术体系更加完整而成型。

值得注意的另一点是,孟子心目中的教师的标准也并不是教书育人本身,而是符合教师标准的人的人品、人格对于后世的影响。在孟子心目中符合教师标准的两位人物中,伯夷并没有教过书,但却育了人。是伯夷的“顽夫廉,懦夫有立志”的人品及人格影响力让孟子觉得伯夷适合作为包括孟子自己在内的后世百代人的老师。而柳下惠虽然比孔子早一百多年开办私学教书育人,但在孟子心目中柳下惠符合教师标准的也同样不是教书育人本身。柳下惠早在孟子出生前两百多年就去世了,孟子并没有直接从柳下惠那里学到什么。同样是因为柳下惠“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的人品及人格影响力让孟子觉得柳下惠可以作为包括孟子自己在内的百代之后人们的老师。这也是今生教师的前世。


从孟子心目中的教师标准可以看出,教师的初心使命不仅仅在于教书育人、传播知识,而且更重要的在于传道授业解惑,以及从人品与人格魅力的高度塑造人的灵魂。虽然孟子本人也是儒家学派的重要成员既儒家二号人物,但孟子在教师标准的确定上也并没有徇私偏向儒家、偏向儒家的头号人物孔子,而是实事求是的、客观公正的、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把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以及能够从人品与人格魅力的高度塑造人类灵魂的伯夷与柳下惠作为百世之师来推崇。历史的事实也证明,历代封建王朝之所以推崇孔子及儒家学说,那是因为孔子及儒家学说对于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不是儒家学说能够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及从人品与人格魅力的高度塑造人的灵魂的重任。

不可否认的是,儒家学说也确实为历朝历代的封建王朝培养出了不少能够治国安邦的文臣武将,但也同样在功名利禄的驱动下孕育出了不少《孔乙己》、《范进中举》、《儒林外史》以及为了权势父子兄弟反目成仇、相互残杀的宫廷内幕之类的畸形怪胎。虽然儒家文化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基本、最核心的思想“和文化”为追求、为理念、为目标,但儒家却并没有把从孟子心目中的“圣之和者”的“和圣”那里所学到的“和文化”领悟透彻。而是受历史认识的局限以及学术派别的偏见把“和文化”连同儒家学派一起与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绑定而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这也就决定了儒家文化在社会变革的关键节点来临之际很难启发人们用和平的方法去实现变革。这也就进一步埋下了众多悲剧乃至惨剧的隐患。


在教师节到来之际思考教师的前世今生,进而认真的思考教师节的这些文化底蕴也许不仅仅有利于坚守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及用人品与人格魅力塑造人类灵魂的初心使命,而且也应该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吧!而至于教师节的具体确认形式、确认程序及不同时间等等,都是可以包容的。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永瑞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