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蜀犬吠日是什么意思(“蜀犬吠日”和“吴牛喘月”两个传说)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09:37:25    

蜀地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会叫。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各位朋友大家好!我是小小溪老师。今天我们继续来解读《幼学琼林·天文》中的句子:

蜀犬吠日,比人所见甚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过甚。

【注释】吠日:向着太阳叫。

喘月:向着月亮发喘

【译文】蜀狗见到太阳就会吠,那是比喻人见识极少;吴牛见到月亮就会喘,那是笑人畏惧太过。

“蜀犬吠日”之说

为何有“蜀犬吠日”之说呢?

古人言: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

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就觉得奇怪,就会叫。

因此,蜀中流传有“天无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说。

该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些人少见多怪。

“蜀犬吠日”,我想到了跟它相近的词语“粤犬吠雪”。

相传在1200年前,唐朝的柳宗元亲身经历了南方的一场罕见大雪,这一经历让他有感而发,创造出了成语“粤犬吠雪”。

这一成语源自他的《答韦中立论师道书》,用以形容少见多怪。

柳宗元曾听闻南方多雨少阳,日出一现,狗儿便吠叫不止。初到南方时,他对此将信将疑。

然而,元和二年的冬天,大雪纷飞,越过五岭,覆盖南越数州。狗儿们惊恐万分,吠叫不止,四处奔窜,直到雪停才逐渐安静下来。

这一刻,柳宗元深切体会到了南方人对雪的陌生与好奇,也验证了那句传闻的真实性。

“吴牛喘月”之说

这个典故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

吴牛指江淮一带的水牛。

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

这个成语比喻因为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

吴牛喘月背后的深意你知道吗?

但其实它背后还有一个历史故事,你知道吗?

西晋初年,朝中有位大臣名叫满粪,他身材高大魁梧,看上去体格似乎很健壮,但事实并非如此,他身来体弱,尤其怕冷。

这些寒冷的日子里,他住的房屋不但门窗关得严严实实,而些还要挂上厚厚的帘木。有时呼啸的风声传入他的耳中,他都会感到冷气入骨,坐立不安。

据说他一被风吹就会生病,晋武帝当然也知道,一日想要跟满粪谈论一下朝政,便派人把满粪叫到宫,知道满粪怕封,就命人在北窗下立了一扇结实的屏风,因为屏风是用琉璃做的,所以看上去好像只是一个空架子,挡不住风。

其实不然,满粪是和晋武帝坐在一起,虽然感到寒冷,也不敢把自己的苦处说出来。晋武帝见他表情难受,知道他可能是怕风的缘故,就笑着问道:“你为什么这样怕风啊?”

满粪弯下身子回答:“吴地的水牛怕热,所以见到月亮就以为是太阳,便喘起气来。”晋武帝听了哈哈大笑。

这个故事里其实充满自嘲,但是却恰到好处,但其实都是心理作用在作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动物

后来人们把“吴牛喘月”作为成语,比喻因为疑心而感到害怕。

如果人们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想办法克服心理障碍,能克服,你就能成功。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永瑞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