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当前位置: 首页 > 常识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俾睨天下的飘逸人生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05 09:06:40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qiang)进酒,乐府旧题,将,请的意思,《将进酒》一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天宝十一年,对政治前途失意的李白这时已经离开了长安,漫游天下。在嵩山荥阳元丹丘的家中,李白与好友开怀畅饮。酒酣耳热之际,写下了这首千古的《将进酒》。


诗的一开始就从广袤的空间转瞬即逝的时间上展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诗人以写景起兴,实中有虚,虚中有实,实景是黄河之水滔滔东去,虚景则是“到海不复回”的想象。这种由天倾海的壮观景象被诗人在广袤的空间里极力夸张,水的流逝引发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依然由“君不见”起句,“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岁月流逝是何等的迅速人生苦短的悲哀跃然纸上。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岁月太无情,人生真苦短,及时行乐似乎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了。刚才还在说“明镜悲白发”,现在怎么突然变成了“人生得意”了呢?其实“悲”所体现的是大众心里,“人生得意”恰是诗人的风骨使然,历经了多少人生挫折的李白早已超脱了大众的“渺小”的“悲”,进入了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高歌人生得意,开怀痛饮,不可辜负这“金樽对月”的美好时光,才是诗人的真情实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对“人生得意”的承接,只有如此,方见得诗人高歌“人生得意”,何等痛快,何等淋漓。酒逢知己的豪情被诗人发挥到了极致,引出了下文对怀才不遇的感慨。

由“岑夫子,丹丘生”开始,诗人的情绪显得异常激昂。刚才那畅快淋漓的曲调不见了,接踵而来的是急促激越的曲调,失意的人生悲歌终于拉开了序幕。“钟鼓馔玉何足贵”,诗人蔑视权贵,富贵荣华并非诗人的追求,一腔抱负的施展才是诗人的目的。可惜苍天不能随人愿,当年还高歌“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诗人而今饱尝志向不能实现之痛苦,在现实中这种痛苦时刻困扰着诗人,“但愿长醉不愿醒”,只有在最后才能摆脱这样的痛苦,激愤之情终于喷薄而出,“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诗人纵观古今,得出了自己对命运的感慨,对现实有了更多的愤慨和蔑视。“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当年的曹植面对政治上的失意,只能借酒消愁,诗人李白在借酒消愁的同时更进了一步,那就是俾睨现实,傲然挺立。虽然谁都知道“万古愁”不可能消除,但是诗人依然发出了“与尔同销万古愁”的慷慨高歌。这里面或许有些悲愤,但是悲愤中显示的是诗人无比豪迈、无比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样的豪情壮志可以横扫一切烦恼与忧愁!宋人严羽评价李白这首诗时说:“一往豪情,使人不能句字赏摘。盖他人作诗用笔想,太白但用胸口一喷即是,与其所长。”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永瑞百科 琼ICP备2024039176号-16